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白皮松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Pinus bungeana Zucc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松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Pinaceae.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松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蛇皮松、虎皮松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乔木,高达30米;树皮灰绿色或灰褐色,内皮白色,裂成不规则薄片脱落;一年生枝灰绿色,无毛;冬芽红褐色,无树脂。针叶3针一束,粗硬,长5-10厘米,宽1.5-2毫米,先端尖,边缘微有细锯齿,背面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;树脂管4-7个;叶鞘早落。球果常单生,卵圆形,长5-7厘米,成熟后淡黄褐色;种鳞先端厚,鳞盾多为菱形,有横脊;鳞脐生于鳞盾的中央,具刺尖;种子倒卵圆形,灰褐色有黑色斑点,上部有短翅,具关节,易脱落。花期4—5月,球果翌年9—10月成熟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山坡、丘陵等处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省。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等省亦有栽培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易危种;中国特有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
IUCN(世界自然保护联盟)RL 2003:数据缺乏 DD ver 2.3 (1994)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