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单子麻黄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Ephedra monosperma Gmel.ex Mey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麻黄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Ephedr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麻黄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草本状小灌木,高通常达5-10厘米,稀达15厘米;木质茎多分枝,常有节瘤状突起.叶膜质,长1.5-3厘米,下部1/2合生成鞘状,上部开裂,裂片2,三角形.雄球花单生枝顶或在节上对生,多呈复穗状,苞片3-4对,雄花有雄蕊7-8枚,花丝完全合生;雄球花单生或在节上对生,无梗,雌花1-2(多为1),苞片3对,基部合生,雌球花成熟时卵圆形,长6-9毫米,径5-8毫米,苞片肉质红色,微被白粉;种子通常1粒,外露,三角状卵圆形,长4-5毫米,径约3毫米.花期6月,种子7-8月成熟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高山草地、河滩地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于我省西部的红原、阿坝、色达、干孜、石渠、道孚、乾宁、康定等地。黑龙江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及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。苏联亦产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近危种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近危种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