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矮麻黄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Ephedra minuta Florin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麻黄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Ephedr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麻黄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川麻黄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灌木,高8-22厘米;木质茎短小,暗褐色;小枝绿色。节间长1-3.2厘米,径约1.2毫米,节间上有明显的纵槽纹。叶膜质,长3-4毫米,先端锐尖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在节上单生或对生,无梗,苞片3-4对,每雄花具6-8枚雄蕊,花丝完全合生;雌球花单生或对生于节上,常生于枝条下部,短圆状椭圆形,有短梗,苞片通常3对,最上一对苞片最大,最下一对最小,雌花2,珠被管直立,长不过1毫米。雌雄花成熟时距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,长约10毫米,径6-7毫米,有梗,梗长约2毫米,苞片肉质红色,微被白粉,最上一对苞片几全合生;种子1-2粒,椭圆状卵圆形或距圆形,黑紫色,长6-10毫米,径约4-5毫米,微具细纵纹。花期5-7月,种子8-9月成熟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分布于海拔2700-4200米的高山草地,云杉林下也有分布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分布于我省北部及西北部的平武、松潘、茂汶、理县、黑水、马尔康、红原、阿坝、色达、乾宁、康定等地。青海南部也有分布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近危种;中国特有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近危种(几近符合易危)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