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黄毛槭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Acer fulvescens Rehd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槭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Acer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槭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褐毛槭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落叶乔木,高约10米,稀达20米;树皮灰色,稀黄灰色,微浅裂;小枝圆柱形,当年生枝紫绿色,多年生枝灰褐色或淡灰色,有很稀疏的皮孔;冬芽褐色,卵圆形,鳞片无毛;叶纸质,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,通常3裂,稀5裂或不裂,长7-10厘米,宽5-11厘米,裂片三角卵形,先端有长尖尾,裂片中间的凹缺钝形,绿色,下面淡绿色,有黄色或褐色的长柔毛,主脉5;伞房花序,长8-10厘米,花杂性,很小,雄花和两性花同株;萼片5,绿色,长圆形,长3毫米,花瓣5,倒卵形,长3毫米,雄蕊8,在雄花中的与花瓣等长;子房紫色,花柱短,柱头反卷,翅果嫩时紫色,成熟后变为黄色或紫褐色;小坚果压扁状,长1.3-1.5厘米,宽0.8-1厘米,翅宽1.5厘米,连同小坚果共长3-3.5厘米,中段较宽,张开几成水平;花期4月,果期8月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2700-3200米的疏林中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于四川松潘、马尔康、理县、汶川、灌县、宝兴、天全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易危种;中国特有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