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来苏槭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Acer laisuense Fang et W.K.Hu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槭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Acer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槭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落叶乔木,高6-12米;树皮光滑,绿褐色或深褐色;小枝细瘦,当年生枝紫绿色,多年生枝黄绿色或黄褐色;冬芽紫色或淡紫色,长椭圆形;叶纸质,外貌近于圆形或卵形,长10-12厘米,宽7-12厘米,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,5裂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具紫色的叶脉,侧脉8-9对;翅果嫩时紫绿色,成熟后淡黄色,常成下垂的总状果序,长8-9厘米,小坚果略扁平,翅镰刀形,连同小坚果共长2-2.2厘米,张开几成水平;花期不明,果期9月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2500-3000米的林边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于四川理县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濒危种; 中国特有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濒危种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