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学名 | 岷江冷杉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Abies faxoniana Rehd.et Wils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松科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Pinaceae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冷杉属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柔毛冷杉、泡杉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乔木,高通常20-30,可达50米;树皮深灰色,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开裂;主枝常无毛,棕褐色,有裂纹,侧枝密生绣褐色或褐色柔毛,稀无毛;冬芽卵圆形,富有树脂;叶在枝上螺旋状排列,长1-2.5厘米,宽约2毫米,表面中脉凹下,无气孔线,边缘常微向背面反卷,背面具两条白粉气孔带,先端有凹缺,稀果枝或主枝叶先端钝或尖。球果卵圆状椭圆形或圆柱形,长3.5-10厘米,成熟时紫黑色,微被白粉,无柄;种鳞扇状四边形或肾形,木质;苞鳞较种鳞长,边缘有细缺齿;种子倒三角状卵形,先端具膜质翅。花期4-5月,球果10月成熟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常生长于于海拔2800-38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为岷江中上游、白龙江上游和大小金川流域的主要森林树种。其分布区为北起若尔盖东北、经红原东南、小金、丹巴,南至康定折多山,向东经宝兴、庐山、纹川巴郎山、灌县九顶山、龙门山而达青川、平武,向北到达甘肃南部的洮河流域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易危种;中国特有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
IUCN(世界自然保护联盟)RL 2003:未列入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|  | 拍摄部位:果 
 拍摄者:李小杰
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