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红豆杉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Taxus chinensis (Pilger) Rehd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红豆杉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Tax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红豆杉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扁柏、紫柏、卷柏、血柏、黄瓜米、红豆树、观音杉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常绿乔木。高可达30米;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,呈不规则条片状剥落;大枝开展,小枝不规则互生;冬芽卵圆形,黄褐色,长约2毫米。叶螺旋状着生,基部扭转呈二列,水平伸展,条形,微弯或直,长1—3.2厘米,宽2—4毫米,先端微急尖或急尖,基部歪斜,表面绿色,背面淡黄绿色,有两条气孔带,中脉上密生有细小的圆形角质乳头状突起点。雄球花淡黄色,倒卵形。种子扁圆形,成熟时淡黄绿色,着生于杯状肉质的红色假种皮中。花期4—5月,种子10—11月成熟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零星生长或与针阔叶树种混生成林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在我省分布广泛,西界可达大小金川、二郎山、大相岭、小相岭一线,在此线以东的广大地区也有分布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易危种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|  | 植株 
 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拍摄
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