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学名 | 冬麻豆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Salweenia wardii E. G. Baker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豆科(蝶形花科)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Leguminosae(Papilionaceae )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冬麻豆属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冬麻(藏语)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灌木,高达2米,树皮黑灰色。幼枝被灰白色毛。小叶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,长1-2.5厘米,宽3-5毫米,先端钝或尖,两面被银灰白色柔毛,老叶上面毛稀疏,叶脉不显;托叶三角形,长1-2毫米,宿存。花梗长约5毫米;萼长8-9毫米,外面密被白色柔毛;花瓣淡黄色,旗瓣长1.6-1.8厘米,肾状倒卵形,先端微缺,翼瓣近长圆形,龙骨瓣舟形;子房密被灰白色柔毛。果长6-9厘米,宽0.8-1.2厘米,被灰白色柔毛,具喙,被灰白色毛。11月下旬开花,翌年4月为盛花期,5月中下旬结果,7月下旬种熟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3000-3600米干燥石坡、沙砾地、沙质页岩、红色岩层风化的红土;常与白刺激花混生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藏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濒危种;中国特有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濒危种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