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学名 | 台湾杉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ta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杉科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Taxodiaceae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台湾杉属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秃杉、台湾杉、台杉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乔木,高达60米,胸径3米;枝平展,树冠广圆形。大树之叶钻形、腹背隆起,背脊和先端向内弯曲,长3-5毫米,两侧宽2-2.5毫米,腹面宽1-1.5毫米,稀长至9毫米,宽4.5毫米,四面均有气孔线,下面每边8-10条,上面每边8-9条;幼树及萌生枝上之叶四棱钻形,微向内侧弯曲,先端锐尖,长达2.2厘米,宽约2毫米。雄球花2-5个簇生枝顶,雄蕊10-15枚,每雄蕊有2-3个花药;雌球花球形。球果卵圆形或短圆柱形;中部种鳞长约7毫米,宽8毫米,上部边缘膜质,先端中央有凸起的小尖头,背面先端下方有不明显的圆形腺点;种子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,连翅长6毫米,径4.5毫米。球果10-11月成熟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1800-2600米地带。常散生于红桧及台湾扁柏林中,间有小块纯林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中国为次要分布区,主要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族、湖北、台湾等地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易危种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
IUCN(世界自然保护联盟)RL 2003:易危。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