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藏麻黄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Ephedra saxatilis (Stapf) Royle ex Florin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麻黄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Ephedr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麻黄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小灌木,高20-50厘米,茎直立,粗壮;茎皮灰褐色或灰黄色;小枝密集于节上成假轮生状。叶2裂,长约3毫米,下部约1/2以上合生,裂片宽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,先端钝或圆,中央绿色部分窄直,周围膜质透明。雄球花对生于节上,常2-3个组成复穗状,苞片(4-)5-6(-7)对,近圆形,膜质部分明显宽阔,雄花通常具8枚雄蕊,花丝全部合生,上部伸出苞片之外,假花被倒卵圆形;雌球花对生于节上,通常单生,稀2-3个组成复穗状,无梗或有短梗,苞片2-3对,基部1/5-1/2合生,雌花2,稀1,珠被管长约0.5毫米,直立。成熟雌球花浆果状,苞片肉质红色;种子常露出于苞片之外,卵圆形,长约6毫米,径约3毫米,灰黑色,被白粉,边缘常有棱肋。花期7月,种子8-9月成熟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3600-4500米处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分布于我国四川、西藏、云南等地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近危种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近危种(几近符合易危)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