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大花唐松草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Thalictrum grandiflorum Maxim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毛茛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Ranuncul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唐松草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植株无毛。茎高20-28厘米,中部以上分枝。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为三回三出或近羽状复叶,有稍长柄;叶片长4.5-9.5厘米;小叶纸质或薄革质,卵形、狭卵形或圆卵形,长5-23毫米,宽2-14毫米,顶端急尖或圆形,基部圆形、楔形或浅心形,全缘,偶尔三浅裂或有1钝齿,脉不明显;叶柄长3-6厘米。聚伞花序伞房状,有少数花;花梗长1.6-5厘米;萼片4,粉红色,狭卵形,长13-20毫米,宽5-10毫米;雄蕊多数,长约5毫米,花药狭长圆形,长约3毫米,顶端有不明显的短尖;心皮约40,有短心皮柄,花柱与子房近等长。瘦果纺锤形,长约5毫米,有6-8条纵肋,宿存花柱长约1.5毫米。花期8-10月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1000米的山坡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分布于我国四川、甘肃等地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类别 | 易危种;中国特有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保护措施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