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峨眉木姜子 |
| 拉丁学名 |
Litsea faberi Hemsl. |
| 科中文名 |
樟科 |
| 科拉丁名 |
Laur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木姜子属 |
| 俗名别名 |
石木姜子、川木姜子、石桢楠 |
| 形态特征 |
常绿小乔木;芽狭卵形,鳞片外有平伏短毛;叶互生,多集中在枝上部,革质,椭圆披针形、倒椭圆披针形或椭圆形、矩圆形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楔形,长6-12厘米,宽1.8-3.5厘米,具羽状脉,侧脉9-14对;花序通常单生,总梗长0.3-2厘米,密生黄褐色的毛,总苞外有毛,花4-7朵;雄花花被裂片狭矩圆形,长2.5毫米,雌花花被管长1毫米,裂片狭卵形,长2毫米;子房圆球形,果椭圆形,紫黑色,长达1厘米,果托碗状;果梗长3-5毫米;花期9月,果期次年6-7月 |
| 生境 |
分布在峨眉山的海拔是1500-2100米,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盆地西部及西南部 |
| 经济价值 |
种子含油,可供制肥皂和润滑油等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