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倒盖菊 |
| 拉丁学名 |
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. et Zucc. |
| 科中文名 |
菊科 |
| 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. |
| 属中文名 |
天名精属 |
| 俗名别名 |
大挖耳草 |
| 形态特征 |
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50—100厘米,全株被短绒毛。根纺锤形,稍木质。茎粗壮,直立,多分枝,具条纹。基生叶花时脱落,倒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5—15厘米,宽2—6厘米,边缘有不整齐锯齿,叶基下延至柄成翅,两面被短毛;茎生叶披针形,近全缘。夏、秋季开花,头状花序侧向或俯垂,基部有3-5片苞叶。瘦果圆柱形,有多条筋棱,上端顶部被粘汁。 |
| 生境 |
生于山坡、沟旁、路边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吉林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。 |
| 经济价值 |
药用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