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金佛山兰 |
| 拉丁学名 |
Tangtsinia nanchuanica S. C. Chen |
| 科中文名 |
兰科 |
| 科拉丁名 |
Orchid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金佛山兰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陆生兰,高15-35厘米。根状茎粗短,根伸长,成簇。茎直立,叶4-6枚,互生;叶片椭圆形。总状花序,花淡黄色,基部白色,花被辐射对称;花粉块4,白色;子房棒状,花期4-5月;果期6-7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金佛山海拔700至2100地区,喜生于阳光充足的林下、林缘、荒坡、灌丛中。为自花传粉植物。 |
| 地理分布 |
仅分布于四川金佛山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