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绒紫萁 |
| 拉丁学名 |
Osmunda claytoniana L. |
| 科中文名 |
紫萁科 |
| 科拉丁名 |
Osmunda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紫萁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植株高0.8-1.5米,土生。根茎直立。叶具二型羽片,簇生;叶柄长30—42厘米,
腹面有浅纵沟,禾秆色;叶片狭长椭圆形,二回羽状分裂,羽片24—34对,互生,略斜向上,几无柄并在基部有关节,线状披针形,基部截形,先端钝,羽状深裂,裂片14一18对,互生,近乎仲,矩圆形,全缘;坚纸质,幼嫩时有棕色棉毛;裂片的叶脉羽状。侧脉二叉分枝;能育羽片位于叶中部, 4—6对,羽状。二回羽片退化呈线形,孢子囊生在而二回羽轴的两侧。
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1800一3500米的山坡草甸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四川金阳、会东、布拖、昭觉、越西、石棉、荥经、峨眉、雷波、南川等;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