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两歧飘拂草 |
拉丁学名 |
Fimbristylis dichotoma (L.)Vahl |
科中文名 |
莎草科 |
科拉丁名 |
Cyperaceae |
属中文名 |
飘拂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秆丛生,高15—50厘米,无毛或 被疏柔毛。叶条形,略短于秆,宽1—2.5毫米;鞘基部近革质,鞘口近截形。苞片3—4牧,叶状;小穗单生于辐射枝顶端,矩圆形或卵形,长4—12毫米,宽约2.5毫米,有多数花;鳞片卵形或矩圆形,褐色有光泽,具3—5脉,顶端有短尖;雄蕊1一2;花柱扁,上部有缘毛;柱头2,具疣状突起。小坚果宽倒卵形,双凸状,长约1毫米,有7—9纵肋,具横矩圆形网纹,有柄。花果期7—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草地,稻田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东北、山西、河北、华东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,印度,中南半岛,大洋洲,非洲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