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折叶萱草 |
| 拉丁学名 |
Hemerocallis plieata Stapf |
| 科中文名 |
百合科 |
| 科拉丁名 |
Lili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萱草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根状茎直立,较明显;须根簇生,肉质,中下部膨大成纺锤状;叶基部具残存的深褐色纤维状枯萎叶柄,带状,长30-40厘米,宽3-9毫米,先端渐尖,中脉较明显,常对折;花葶与叶近等长或高于叶;花3至多朵排成二歧状圆锥花序;苞片披针形;花被金黄色或桔黄色,花被裂片近矩圆状倒披针形,具平行细脉;雄蕊伸出,短于花被;花柱线状,较长于雄蕊,柱头不明显;花果期5~9月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1800-3100米处的山坡草地或林下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