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稀子蕨 |
拉丁学名 |
Monachosorm henryi Chist |
科中文名 |
稀子蕨科 |
科拉丁名 |
Monachosoraceae |
属中文名 |
稀子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达80厘米。根茎粗短,横卧或斜生,顶部有棕色短腺毛。叶近生,叶柄长35
—40厘米,腹面有纵沟,幼嫩时密生棕色短腺毛,成长后渐脱落;叶轴上常有一卵形芽苞,叶片狭卵形,四回羽状分裂;羽片10一15对,近对生,狭卵形,第1对最大,三回羽状分裂,二回羽片约15对,互生,略斜向上,有短柄,狭卵形至披针形,基部近圆形,先端渐尖,二回羽状分裂,三回羽片8一10对,互生,宽楔形,先端圆形,两侧各有l一2个有尖头的裂片;膜质,背面疏生棕色短腺毛;三回羽片具羽状脱侧脉在裂片内分叉。孢子囊群生在叶背面小脉的近顶部,无囊群盖。
|
生境 |
生于海拔1000米的山沟灌木林下明湿处。 |
地理分布 |
产筠连;分布我国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台湾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