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野灯心草 |
拉丁学名 |
Juncus setchuensis Buchen. |
科中文名 |
灯心草科 |
科拉丁名 |
Juncaceae |
属中文名 |
灯心草属 |
俗名别名 |
秧草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;根状茎横走。茎簇生,有纵条纹,高30一50厘米。芽包叶鞘状或鳞片状,围生于茎基部,下部常红褐色或暗褐色,长1—10厘米,叶片退化呈刺芒状。花序聚伞状,多花或仅具几朵花;总苞片直或稍弓曲;先出叶卵状三角形;花被片6,近等长,长2.5—3毫米,卵状披针形,急尖,边缘膜质;雄蕊3,稍短于花被片。蒴果长于花被,卵状或近球状,不完全3室;种子偏斜倒卵形,长约0.5毫米。 |
生境 |
常生于水边或浅水中。
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陕西、四川、云南及长江中、下游各省;朝鲜,日本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