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刺尖凤尾蕨 |
拉丁学名 |
Pteris dispar Kunze |
科中文名 |
凤尾蕨科 |
科拉丁名 |
Pteridaceae |
属中文名 |
凤尾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30一45 厘米。根茎短,横卧,密生棕色披针形鳞片。叶二型,密生。不育叶
柄长8—12厘米,三棱形,红棕色有时棱脊为禾秆色,光滑,仅在基部有棕色线形鳞
片,叶轴及羽轴腹面有纵沟,叶片三角卵形,二回奇数羽状分裂;侧生羽片4-6对,对生,边缘有尖齿,第1片最大,顶生羽片较大,卵状披针形,羽状深裂,草质,无毛;,裂片具羽状脉,主脉两面微凸出,侧脉分叉或不分叉,
伸入齿内。能育叶与不育叶相似而较长,叶片狭卵形,侧生羽片5—7对,裂片先端渐尖。孢子囊群线形,生在羽片边缘的边脉上,囊群盖线形,全缘,膜质,灰白色。 |
生境 |
生在海拔8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或松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峨眉、乐山、青神、屏山、宜宾、筠连、威远、合江、纳溪、武隆、南川;分布我国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;日本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