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臭荠 |
拉丁学名 |
Coronopus didymus (L.) J. E. Smith |
科中文名 |
十字花科 |
科拉丁名 |
Cruciferae |
属中文名 |
臭荠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5-25厘米,有臭味。主茎短,基部多分枝,铺散,无毛或有;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全裂,裂片线形或狭长圆形,上部2-3齿裂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,与叶柄均无毛;总状花序,花小,花瓣白色,长圆形,有时缺失;短角果肾形,长约1.5毫米,宽2-2.4毫米,顶端2裂,裂处有宿存花柱;果瓣近半球形,表面有糙纹,熟时黄绿色,2瓣开裂;种子肾形,长约1毫米,宽约0.7毫米,熟时红棕色;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 |
生境 |
多生长在荒地、路旁为杂草 |
地理分布 |
四川、重庆有栽培;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云南有分布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