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柴胡 |
拉丁学名 |
Bupleurum chinense DC. |
科中文名 |
伞形科 |
科拉丁名 |
Umbelliferae. |
属中文名 |
柴胡属 |
俗名别名 |
北柴胡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45-70厘米。主根圆柱形,分枝或不分枝。茎直立,丛生,少有单生的,上部多分枝,并略呈“之”字形弯曲。单叶互生,无柄;叶片条状阔披针形,长3-9厘米,宽0.6-1.3厘米,先端渐尖,最终呈短芒状,全缘,具平行脉7-9条,下面具粉霜。秋季开鲜黄色花,复伞形花序腋生和顶生;总伞梗细长,近水平伸出;总苞片无,或有2-3片,披针形;伞幅3-8,不等长;小总苞片5,较小伞梗短或略等长,披针形,先端锐尖,小伞梗常5-10。双悬果宽椭圆形,左右扁平,分果有5条明显的主棱。 |
生境 |
生于较干燥的山坡、田野及路旁等处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药用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种子繁殖,播种前应施足底肥,4月播种,按行距5-6寸开沟,沟深3-4分,均匀播种,覆土2-3分,每亩播种量3-4斤。保持土壤湿润,2-3周出苗。苗高1-2寸时,间苗,株距2-3寸。生长期间除勤除杂草处,每年仍应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1-2次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