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四川金粟兰 |
| 拉丁学名 |
Chloranthus sessilifolius K.F.Wu |
| 科中文名 |
金粟兰科 |
| 科拉丁名 |
Chloranth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金粟兰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木,高35—70cm;根状茎粗壮,黄褐色,生多数稍粗的须根;茎直立,较粗壮,单生或数个丛生,有4—5个明显的节,下部节上对生两片鳞状叶。叶无柄,对生,四片生于茎顶,呈轮生状,纸质,倒卵形或菱形,长12—20厘米,宽7—12厘米,基部楔形,边缘具圆齿或锯齿,齿端有一腺体,背面淡绿色,有时带红紫色或仅叶脉带微红色;中脉和侧脉密被皮屑状鳞毛,侧脉6—8对;鳞片叶三角状,膜质,长7—13毫米。穗状花序自茎顶抽出,有2—4下垂的分枝,具长总花梗;花白色,苞片三角形,雄蕊分离或近分离,雌蕊无花柱。核果近球形,褐色。花期3—4月,果期6—7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990-1200米处的阴湿林下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 |
带果植株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