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华北粉背蕨 |
拉丁学名 |
Aleuritopteris kuhnii(Milde)Ching |
科中文名 |
中国蕨科 |
科拉丁名 |
Sinopteridaceae |
属中文名 |
粉背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约20厘米,土生。根茎直立,密被鳞片,鳞片卵形,棕色。叶簇生;叶柄长4-7厘米,圆柱形,棕色,有光泽,下部疏生卵形、膜质棕色的鳞片;叶片狭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,二回羽状分裂;羽片6—9对,对生,宽卵形至狭矩圆形,羽状深裂;裂片4—6对,下部的有时羽状浅裂;纸质,无毛。背面有稀宝的白错粉;叶脉羽状、分离,不明显。孢子囊群沿叶边生在小脉顶端,圆形,囊群盖断裂呈
短圆形,边缘波状有时有不规则的小齿,膜质,黄绿色。
|
生境 |
|
地理分布 |
产平武。分布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至陕西、甘肃、四川北部及云南西北背;苏联、朝鲜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