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芍药 |
| 拉丁学名 |
Paeonia lactiflora Pall. |
| 科中文名 |
毛茛科 |
| 科拉丁名 |
Ranunculaceae. |
| 属中文名 |
芍药属 |
| 俗名别名 |
杭芍、毫芍、川芍 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50~80厘米。叶互生,有长柄;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,枝端为单叶;小叶狭卵形、披针形或椭圆形,边缘具软骨质小齿。花数朵,生茎顶和叶腋;萼片4,微紫红色;花瓣6~9,白色、粉红色或紫红色;雄蕊多数;心皮4~5,无毛或密被白毛。蓇葖果卵形,先端外弯成钩状。花期6月,果期8~9月。 |
| 生境 |
庭院栽培 |
| 地理分布 |
主产浙江、四川、安徽 |
| 经济价值 |
观赏、药用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 |
花期植株形态
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提供 |
 |
拍摄部位:花
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提供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