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毛杨梅 |
拉丁学名 |
Myrica esculenta Buch.-Ham. |
科中文名 |
毛杨梅科 |
科拉丁名 |
Myr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杨梅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乔木,高达15米;树皮褐灰色或浅灰色;幼枝及芽密被褐色或淡黄色毡毛,无树脂质腺体。叶近革质,长椭圆状至椭圆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顶端钝、微凹或具小尖头或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腹面深绿色,背面绿色,被黄色腺体,腺体脱落后呈现凹点,中脉被褐色毡毛,侧脉7—12对,在背面凸起;花序着生枝上部的叶腋,花序轴密被褐色或淡黄褐色毡毛及淡黄色腺体;雄花序多数组成微下垂的圆锥花序,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,雄花无小苞片,具3—7枚雄蕊,花药椭圆形,黄色或紫红色,通常具不发育的雌蕊;雌花序直立,单生于叶腋,亦组成圆锥花序,每苞片内有1雌花,雌花具2枚小苞片,子房小,顶端有白色细毛,具2枚细长鲜红色的花柱。核果椭圆形或卵形,密被棕色柔毛。花期9—10月;果期翌年3—4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200—2400米的干燥向阳山坡、路旁林缘及杂灌丛内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会理、峨眉、铜梁等县;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东及广西等省区。中南半岛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果味酸甜,可生食或盐渍,或作蜜饯;木材坚硬,供作家具及器具等用;根皮、树皮及叶均含单宁;可提制拷胶。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