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山野碗豆 |
拉丁学名 |
Vicia amoena Fisch. |
科中文名 |
豆科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. |
属中文名 |
野豌豆属 |
俗名别名 |
东北透骨草、落豆秧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蔓生草本,高20-100厘米,通体被长柔毛。茎四棱形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,小叶8-12片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、条形或长披针形,长10-40毫米,宽3-16毫米,先端圆钝,有时微凹而有细尖,基部宽楔形,两面被伏贴的疏柔毛;托叶半戟形,有齿,叶轴末端变为卷须。夏、秋开紫红色或蓝色、深紫色蝶形花,腋生总状花序与叶约等长;萼斜钟状;花冠蝶形,旗瓣倒卵矩形,先端凹,翼瓣具耳和爪。荚果窄矩形,两端急尖,两侧扁,棕色或深棕色,有光泽,长19-21毫米,宽4-6毫米。种子矩圆状椭圆形。 |
生境 |
生于沟边、路旁、山坡林缘阴湿处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河南和四川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药用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