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小草沙蚕 |
拉丁学名 |
Tripogon nanus Keng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草沙蚕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秆密集丛生,高7.5—12.5厘米,光滑,具1—2节。叶鞘多长于节间,平滑无毛;叶舌极短,具小纤毛;叶片质地较硬,内卷呈针状,长1—3.5厘米,宽约1.2毫米,上面生柔毛。穗状花序长2—4厘米,带灰棕色或灰绿色;小穗通常含4—6(9)朵小花,长4—6毫米,覆瓦状排列于穗轴一侧;颖脊上略粗糙,第一颖长约2毫米,侧面具缺刻状裂片,第二颖
长3—3.5毫米,全缘,具小尖头;外稃基盘被毛,其余部分粗糙,第一外稃长2.5—3毫米,具3脉;内稃长2—2.5毫米,顶端与脊均具短纤毛。花、果期7—8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600一4200米的高山灌丛或沙质荒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芦山、乡城、稻城、得荣、木里及甘孜等地。分布于西藏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