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野山楂 |
| 拉丁学名 |
Crataegus cuneata Sieb. et Zucc. |
| 科中文名 |
蔷薇科 |
| 科拉丁名 |
Rosaceae. |
| 属中文名 |
山楂属 |
| 俗名别名 |
南山楂、小叶山楂 |
| 形态特征 |
落叶灌木。枝密生,有细刺,幼枝有柔毛。叶倒卵形,长2~6厘米,宽0.8~2.5厘米,先端常3裂,基部狭楔形下延至柄,边缘有尖锐重锯齿。伞房花序。总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。花白色。梨果球形或梨形,红色或黄色,直径约1~2厘米,宿萼较大,反折。花期5~6月,果期8~10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 |
| 地理分布 |
主要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云南、四川 |
| 经济价值 |
药用;果含糖约10%、蛋白质0.7%、脂肪0.2%、灰分0.6%,丙种维生素及柠檬酸等,可生食及制果酱、酿酒;嫩叶可代茶。可作砧木。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种子或根蘖繁殖。 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