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川滇鼠李 |
| 拉丁学名 |
Rhamnus gilgiana Heppl. |
| 科中文名 |
鼠李科 |
| 科拉丁名 |
Rhamn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鼠李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多刺灌木,高1—2米;叶纸质至厚纸质,在长枝上对生或近对生,稀兼具互生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边缘于后稍背卷,具不明显的细锯齿或近全缘,侧脉每边3—4条,几不明显,腹面暗绿色,微被毛,背面颜色稍淡,脉腋具簇毛;叶柄腹面微被毛;托叶线状钻形,稍短于叶柄。花黄绿色,3—5朵簇生于短枝叶腋;雄花钟状,微被毛,萼齿卵状三角形,花瓣小,矩圆状披针形,花梗细,微被毛。核果近球形,褐色,无毛,具2—3分核;种子斜椭圆形,黑褐色。花期4—5月;果期6—8月。
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2100—2800米杂木林下或灌丛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四川盐源、木里;云南也有分布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