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显子草 |
| 拉丁学名 |
Phaenosperma globosa Munro ex Benth. |
| 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| 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| 属中文名 |
显子草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。秆单生或少数丛生,平滑无毛,高100一150厘米,具4一5节。叶鞘光滑,通常短于节间;叶舌质硬,长达2.5厘米;叶片基部狭窄,先端渐尖细,长10一40厘米,宽1—3厘米,常翻转而使上面向下,下面向上。圆锥花序长达40厘米,下部分枝多为轮生,小穗长4—4.5毫米;第一颖长2.5—3毫米,具3脉,第二颖长约4毫米,具3脉;外稃具3—5脉,长约4毫米;内稃略短于外稃。颖果倒卵球形,长约3毫米,黑褐色,表面具皱纹。花、果期5一7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850一2350米的荫蔽的林缘、林下、路边草丛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城口、奉节、南川、灌县、宝兴、理县、马尔康等地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