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枣 |
| 拉丁学名 |
Ziziphus iujuba Mill. |
| 科中文名 |
鼠李科 |
| 科拉丁名 |
Rhamn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枣属 |
| 俗名别名 |
大枣、枣树、枣子、刺枣、枣子树 |
| 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,稀灌木,高达10余米,树皮褐色或灰褐色;具长枝、短枝和新技:长枝
光滑,紫红色或灰褐色,呈“之”字形曲折,具皮刺,长刺直立,短刺下弯。叶纸质,互生,二列,卵状椭圆形, 腹面深绿色,背面
浅绿,两面无毛或背面仅沿脉微被毛,基生三出脉。花芳香,单生或2—8朵密集成腋生的聚伞花序;花瓣倒卵圆形;花盘圆形,5裂;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,与花盘合生,2室,花柱2半裂。核果先绿色,后红色,最后变紫红色, 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,中果皮厚,肉质,味甜;种子扁椭圆形;黑褐色。花期5—7月;果期8—9月。 |
| 生境 |
长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平原、丘陵、山谷处,性耐干寒,亦半野生于山坡林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四川大部分地区和全国各省、区广为栽培。
|
| 经济价值 |
食用、药用、蜜源、木材。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