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毛臂形草 |
拉丁学名 |
Brachiaria villosa (Lam.) A.Camus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臂形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秆高15—60厘米,基部常膝曲,接近地面的节生不定根。叶鞘通常短于节间;叶舌极短,具纤毛;叶片卵状披针形,基部略呈心形,长2—6厘米,宽2—7毫米,两面密生毛,老时脱落。圆锥花序由4—10余枚总状花
序组成,主轴和穗轴均生柔毛;小穗卵形,长2一2.5毫米,被短柔毛;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/3
—1/2,具3脉;第二颖具5脉,被柔毛,略短于小穗;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,草质,具3脉,被柔毛,内稃膜质;第二外稃软骨质,先端钝或渐尖,包卷同质的内稃;谷粒具细皱纹。花、果期7—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00—1500米的山坡草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重庆、成都、峨眉山、雷波、金阳、米易、盐源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陕西等省区。印度、印度支那和菲律宾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