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毛颖草 |
拉丁学名 |
Alloteropsis semialata (R.Br.) Hitchcock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毛颖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秆直立,高30一100厘米。基生叶鞘密生浅褐色绒毛,茎生叶鞘无毛;叶舌长约1毫米,纤毛状;叶片线形,长10—25厘米,宽3—5毫米,质较硬,无毛或疏生疣毛。总状花序2—4枚,长4—16厘米,略呈指状排列,穗轴略呈三棱形,被柔毛;第一颖膜质,卵状三角形,具3脉,有短芒,第二颖纸质,
具5脉;雄蕊3枚,雌蕊花柱2裂,柱头羽毛状,褐色。花、果期5一8月。 |
生境 |
生长在海拔500—1700米的山坡草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成都、西昌、木里等地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、区。印度、马来西亚、澳洲与热带非洲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