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灰楸 |
| 拉丁学名 |
Catalpa fargesii Bureau |
| 科中文名 |
紫葳科 |
| 科拉丁名 |
Bignoni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梓属 |
| 俗名别名 |
川楸 |
| 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10米;嫩枝有星状毛。叶对生或轮生,卵形,在幼树上常三浅裂,长6一15厘米,顶端尾尖,基部平截或略为心形,下面密被淡黄色软而分枝的毛,后毛渐脱落。花序圆锥状,有7一15朵花;花萼有二裂片;花冠淡红色或紫色,喉部有紫褐色斑点,长约3.5厘
米。蒴果条形,长25—55厘米;种子椭圆状条形,长约9毫米。 |
| 生境 |
生于村庄边、山谷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南等省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叶
|
 |
植株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