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野古草 |
拉丁学名 |
Arundinella hirta (Thunb.) Tanaka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野古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具横走根茎,其上常具多脉的鳞片。秆直立,高35一150厘米,光滑,在花序下生柔毛。叶鞘常生疣毛,叶舌极短;叶片线状披针形,扁平或边缘内卷,长6—40厘米,宽3一12毫米,无毛或密生疣毛。圆锥花序长5
—30厘米,宽2一10毫米,主轴和分枝具棱,生短刺毛;小穗卵状披针形;颖具3—5条明显而隆起的脉,第一颖长为小穗的2/3以上,第二颖与小穗等长或稍短。花果期8一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50—1600米的山坡、林缘、荒地及路旁。 |
地理分布 |
四川除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外,广泛产于各县。我国除西藏、青海和新疆外,几遍及全国。日本、朝鲜亦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幼嫩时可作牧草;因有强壮根茎,故能保土固堤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