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茅根 |
拉丁学名 |
Perotis indica (L.) Kuntze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茅根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秆丛生,高20一40厘米,基部倾斜,具数十节。叶鞘无毛,上部较节间短;叶片披针形,长1.5—2.5厘米,宽4—6毫米,叶缘有纤毛,基部略呈心形。穗形总状花序,长6一12厘米,宽1.5—2厘米,主轴具沟槽;小穗长2—4毫米(芒除外);颖狭线形,具一脉,背部散生微刺毛,顶端延伸成0.7—2厘米长的芒,带紫色;外稃长1.5毫米,具一脉,内稃长约1毫米。颖果红褐色,长1.5—2.5毫米。花、果期7—10月。 |
生境 |
生长在海拔650米左右的干热河谷路旁草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金阳、雷波。分布于广东、福建、河南、河北、云南等省。热带亚洲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