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茅叶荩草 |
拉丁学名 |
Arthraxon prionodes (Steud.) Dandy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荩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秆高20一100厘米,多分枝,基部横卧地面,易生根。叶鞘无毛或生疣毛,边缘和鞘口生疣基纤毛,叶舌膜质、平截,具纤毛;叶片披针形,基部心形,略抱茎,长2—10厘米,宽4—20厘米,常被疣毛。总状花序2至数枚生于秆顶呈指状排列,穗轴被白色纤毛。小穗孪生,无柄小穗长4—7毫米,第一颖革质,第二颖舟形,与第一颖等长,质较薄,边缘膜质;第一小花外稃透明膜质,缺内稃;第二小花外稃透明膜质,背面近基部生一膝曲的芒,长8—10毫米,芒柱扭转;雄蕊3枚,花药黄色;雌蕊柱头二裂,羽毛状,紫色;有柄小穗,第一颖草质,第二颖较薄,内外稃透明膜质,雄蕊3枚,花药黄色。花、果期7—10月。 |
生境 |
生长在海拔300—3400米的山坡草地,干热河谷、林缘、沟边。 |
地理分布 |
广泛产于四川各县。分布于我国华东、华北、华中、西北、西南。印度、印度支那至埃塞俄比亚均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