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须芒草 |
| 拉丁学名 |
Andropogon yunnanensis Hack. |
| 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| 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| 属中文名 |
须芒草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秆直立丛生,高30一50厘米,光滑无毛,基部密生分蘖新叶和残留的枯萎叶鞘。叶鞘通常短于节间,无毛;叶舌膜质;叶片扁平或对折,细线形,长8—20厘米,宽2一4毫米,下部有长柔毛。总状花序孪生,或4枚成指状排列于茎顶,基部托以鞘状总苞,长2—3厘米,带紫色;穗轴和小穗柄两侧密生白色纤毛,小穗孪生,或3枚共生于一节;无柄小穗基盘密生短纤毛;第一颖长约6毫米,具二脊,背部具深沟,先端微二齿;第二颖舟形,与第一
颖等长或略短;芒从第二外稃齿裂间伸出,长7—10毫米,一回膝曲。花、果期7—11月。 |
| 生境 |
生长在海拔2600一4000米的向阳草坡、灌丛、林缘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西昌、木里、康定、理塘、稻城、得荣、乾宁、甘孜、德格、道孚、金川等县。分布于云南。
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