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苦木 |
| 拉丁学名 |
Picrasma quassioides (D.Don) Benn. |
| 科中文名 |
苦木科 |
| 科拉丁名 |
Simaroubaceae. |
| 属中文名 |
苦木属 |
| 俗名别名 |
苦皮树、苦胆木、熊胆树 |
| 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。树皮灰褐色,平滑,有灰色皮孔及斑纹,小枝绿色至红褐色。叶互生,羽状复叶,小叶9~15,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4~10厘米,宽2~4.5厘米,先端锐尖,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,沿中脉有柔毛。伞房状总状花序腋生,花单性异株;萼片、花瓣、雄蕊及子房心皮皆4~5出数。核果倒卵形,3~4个并生,蓝至红色,有宿萼。花期4~6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山坡、山谷及村边较潮湿处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|
| 经济价值 |
药用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