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泡沙参 |
| 拉丁学名 |
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. |
| 科中文名 |
桔梗科 |
| 科拉丁名 |
Campanul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沙参属 |
| 俗名别名 |
灯花草、奶腥菜花 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有白色乳汁。根胡萝卜形。茎高达90厘米,有疏或密的短柔毛,在花序之下通常不分枝。茎生叶互生,下部叶有短柄,中部以上叶无柄;叶片狭卵形、狭倒卵形或矩圆形,长3-7.5厘米,宽1-2.6厘米,基部楔形或钝形,边缘有少数粗锯齿,两面有疏或较密的短毛。圆锥花序长达40厘米,下部有稀疏分枝,无毛或有短毛;花萼无毛,裂片5,狭三角形或条状三角形,长4-6.5毫米,边缘每侧有1狭长齿;花冠紫蓝色,钟状,长1.4-2.2厘米,无毛,5浅裂;雄蕊5,花丝下部变宽,边缘有密柔毛;子房下位,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稍伸出。 |
| 生境 |
生山地草坡、灌丛中或河岸多石处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西北部、青海东部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和山西南部。 |
| 经济价值 |
根药用,治肺虚久咳、慢性支气管炎。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