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桑 |
拉丁学名 |
Morus alba Linn. |
科中文名 |
桑科 |
科拉丁名 |
Moraceae |
属中文名 |
桑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乔木或灌木,高3—10米或更高,胸径30一40厘米。树皮灰褐色,不规则浅纵裂;小枝灰褐色,有毛或无毛,无刺,冬芽红褐色,有细毛。叶互生,卵形或宽卵形,长6一15厘米,宽5—13厘米,先端尖或短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稍偏斜,边缘具粗钝锯齿;叶柄长1.5—3.5厘米,疏具柔毛,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雄花序长2—3.5厘米,密生细毛,穗状下垂;雄花花被片4,淡绿色,覆瓦状排列;雌花序1—2厘米,被毛;雌花无梗,花被片倒卵形,外面和边缘被毛。聚花果卵状椭圆形,长1—2.5
厘米,红色或紫黑色,稀为白色。花期4—5月;果期5—6月。 |
生境 |
常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内、溪旁、道旁和住宅周围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盆地和盆地周围边缘山区。本种原产我国中部和北部,现从东北到西南各省均有栽培。朝鲜、日本等国与中亚、欧洲等地也有栽培。 |
经济价值 |
茎皮纤维可作纺织原料和造纸原料;根、皮、叶、果、枝条均可人药。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