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滇桑 |
| 拉丁学名 |
Morus yunnanensis Koidz. |
| 科中文名 |
桑科 |
| 科拉丁名 |
Mor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桑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小乔木或灌木,高10—14米。树皮灰黑色,纵裂;小枝圆柱形,灰褐色,无毛,皮孔椭圆形;冬芽卵圆形,芽鳞宽卵形,边缘被锈色微柔毛。叶心形,长10一20厘米,宽10—17
厘米,先端具短尖,基部心形,边缘锯齿三角形,叶柄长4—6厘米,无毛或微被柔毛。总花梗长约5厘米,疏生短柔毛;花被片4,宿存,红色,肉质,顶端钝,内卷,花柱短,宿存,柱头里面被乳头状突起。聚花果单生叶腋,长圆柱形,长约4厘米,小核果扁球形,直径约2毫米,无毛,干后栗褐色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1100—2400米的山坡灌木林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攀枝花、盐源、丹巴、康定、稻城等市县。分布于云南。
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