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荚囊蕨 |
| 拉丁学名 |
Struthiopteris eburnea (Christ)Ching |
| 科中文名 |
乌毛蕨科 |
| 科拉丁名 |
Blechn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荚囊蕨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植株高25-40厘米。根状茎粗短,横卧或斜升,密生栗棕色披针形鳞片。叶近簇生,二型;叶片披针形,厚革质,两面光滑,一回羽裂。侧脉单一,不明显。孢子叶同形,孢子囊群条形,生于边缘内,与主脉并行;囊群盖条形,外缘着生。 |
| 生境 |
丛生于干旱石灰岩壁上,海拔500-1800米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广西和湖南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