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满江红 |
拉丁学名 |
Azolla imbricata (Roxb.)Nakai |
科中文名 |
满江红科 |
科拉丁名 |
Azollaceae |
属中文名 |
满江红属 |
俗名别名 |
紫藻、三角藻、红浮萍 |
形态特征 |
漂浮植物。根状茎横走,羽状分枝,向水下生出须根。叶小形,无柄,互生,覆瓦状排列,梨形、斜方形或卵形,圆头或截头,长约1毫米,全缘,通常分裂为上下两片,上片肉质,绿色(秋后变红色),有膜质边,在水面行光合作用,上面有乳头突起,下面有空腔,含胶质和蓝藻共生,下片沉水中,膜质如鳞片。孢子果(荚)成对生于分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;孢子果有大小之分,大孢子果小,长卵形,果内有1个大孢子囊及1个大孢子;小孢子果大而成球形,果内有多数小孢子囊,各含64个小孢子。 |
生境 |
|
地理分布 |
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;朝鲜,日本也有。生水田或池塘中。 |
经济价值 |
作绿肥,也可作饲料和药用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