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皱褶珊瑚苣苔 |
拉丁学名 |
Corallodiscus plicatus (Franch) Burtt |
科中文名 |
苦苣苔科 |
科拉丁名 |
Gesneriaceae |
属中文名 |
珊瑚苣苔属 |
俗名别名 |
长柄珊瑚苣苔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垫状小草本,高4—7(8)厘米,须根多,根状茎粗短。叶基生,辐射状密集排列成轮;叶厚革质,菱形者具粗叶柄,叶柄被白色短柔毛;卵状三角形者无叶柄;叶面绿色或红绿色,无毛,最外二轮叶为灰白色,背面灰绿色或绿褐色,密被褐色毛,两面均具扇状皱褶;边缘具坚硬锯齿,先端锐尖或钝尖,基部下延。花葶紫红色,无毛,腋生;二至三回伞形状聚伞花序;花萼紫红色,5深裂,裂片长圆形,先端钝尖;花冠筒状,淡紫色或白色,檐部唇形,上唇较短,2裂,下唇3裂,下唇内侧具淡黄色髯毛及两条斑纹;子房、花柱近等长,柱头头状,微2裂。蒴果微呈镰状披针形,花萼、花柱、柱头均宿存。花、果期7—8月。 |
生境 |
常生于海拔1300—3000米的阴湿石灰岩石上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木里、米易、雷波等县。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贵州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