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笄石菖 |
拉丁学名 |
Juncus prismatocarpus R. Brown |
科中文名 |
灯心草科 |
科拉丁名 |
Juncaceae |
属中文名 |
灯心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17—60厘米。茎丛生,直立或斜上,有时平卧,圆柱形或稍扁,叶基生和茎生;基生叶少,茎生叶2—4枚;叶片线形通常扁平,具不完全横隔;叶鞘边缘膜质,有时带红褐色;叶耳稍钝。头状花序排列成顶生复聚伞花序;头状花序半球形至近圆形;叶状总苞片常1枚,线形,短于花序;苞片多枚,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顶端锐尖或尾尖;花被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,内外轮等长或内轮稍短,顶端尖锐,绿色或淡红褐色;柱头3分叉,细长,常弯曲。蒴果3棱状圆锥形,顶端具短尖头,1室,淡褐色或黄褐色。种子长卵形,具
短小尖头,蜡黄色,表面有纵条纹及细微横纹。花期3—6月;果期7—8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000--2200米的田地、溪边、路旁沟边、疏林草地以及山坡湿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甘洛、越西、汶川、茂汶等县。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日本、俄罗斯东部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