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云南鼠刺 |
| 拉丁学名 |
Itea yunnanensis Franch. |
| 科中文名 |
虎耳草科 |
| 科拉丁名 |
Saxifrag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鼠刺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灌木。枝略粗糙,无毛。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,齿端略呈刺伏且稍向内弯,两面无毛,侧脉约5对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序轴近无毛;花两性,绿白色;花梗有微柔毛;花萼也有微柔毛,5裂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;花瓣5,条伏披针形,花开放后直立;雄蕊5,略短于花瓣;子房半下位。蒴果近椭圆状菱形,长约5毫米,顶端有喙,2瓣裂。 |
| 生境 |
生于林下、林缘、山坡或路旁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、贵州和四川西部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