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沧江火把花 |
拉丁学名 |
Colquhounia compta W. W. Smith var. mekongensis (W. W. Smith) Kud |
科中文名 |
唇形科 |
科拉丁名 |
Labiatae |
属中文名 |
火把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灌木,高1--2米,直立,多分枝。幼枝近圆柱形,初时密被由单毛及星毛混合组成的灰色短绒毛,老熟时近于无毛,此时皮层纵裂脱落。叶片卵形或长卵形,幼枝上部及短枝上者较小,先端近锐尖,基部截形、圆形至心形,边缘具小圆齿,坚纸质,上面绿色,具皱纹,被由单毛及星状毛混生的绒毛,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。聚伞花序腋生,少花,具梗,常常在具小叶的短枝上组成簇状或头状花序,苞片线形,被短绒毛。花萼管状钟形,外被星状短绒毛,内面除萼齿被短柔毛外余部无毛,脉不明显,齿5,三角状锥形,先端渐尖。花冠深粉红色,外面在上部被微柔毛,内面在冠筒有鳞秕状毛;冠筒下部渐狭,喉部略增大;冠檐二唇形,上唇先端有浅凹,下唇3裂。花柱丝状,先端不相等2浅裂。花盘平顶,边缘波状。子房
无毛,略具翅。花期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河谷开旷地干旱灌丛中,海拔2000--21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木里、西昌等地。云南西北部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