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革叶垂头菊 |
拉丁学名 |
Cremanthodium arnicoides (Wall.) Good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 |
属中文名 |
垂头菊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40-50厘米。茎粗壮,基部被纤维状的残存叶柄,上部被疏白色蛛丝状毛。叶革质;基生叶矩圆状卵形或宽卵形,长10-18厘米,宽5-8厘米,顶端尖或稍尖,基部楔形或截形,边缘有浅波状齿,有在下面极明显的羽状脉,下面被疏蛛丝状毛或无毛,叶柄长8-10厘米;茎生叶较小,无柄,矩圆状卵形,顶端急尖,基部抱茎;上部叶矩圆状披针形。头状花序3-5个排列成疏总状,有时单生,下垂;总苞半球状,直径2.5厘米;总苞片宽披针形,有白色睫毛,基部被蛛丝状毛;舌状花黄色,舌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,顶端有3个小齿;筒状花橙色,长约5毫米。瘦果矩圆形,长3—4毫米;冠毛白色。 |
生境 |
生高山草地、山顶石缝中。
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西藏南部、云南西北部;印度,尼泊尔,锡金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